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由原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调整组建。
第三附属医院(大坪医院)始建于1951年,前身是西南军区第一门诊部,1957年划归第七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前身),改称第三附属医院,1969年因换防转隶第四军医大学,1975年二次换防后再次归建第三军医大学,是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中央领导来渝指定保健医院、重庆市七家领事馆指定保健医院和首批涉外定点医院。
野战外科研究所是我军唯一的战创伤专门研究机构,也是我国创伤领域研究伤类最多、伤情最复杂、专业设置最全、规模最大的研究基地。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成立于上海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外科系,1958年迁入北京,更名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一研究所,1962年更名为野战外科研究所,1963年迁入重庆,1965年划归第七军医大学建制,1969年因换防,再次归建军事医学科学院管理(驻地仍在重庆)。
1978年2月,原总后党委为加强军事医学建设,将野战外科研究所划归第三军医大学建制,与第三附属医院合并,对内一套班子,医院院长兼所长,医院政委兼所政委,对外使用两个名称,即“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本次军改以来,原院所随大学从原总后勤部转隶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2017年7月31日又随大学一并转隶陆军,并更名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8年1月,原院所在陆军调整改革中,调整为副师级单位。2018年9月29日,调整组建为现在的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中心现有44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后备人选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1人,中华医学会理事1人,全军医学专委会主委3人、副主委9人,重庆市医学会主委7人、副主委4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6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1个,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陆军重点扶持创新团队1个。
三、设施设备情况中心占地面积303亩,建筑面积35.88万平方米。共有各类仪器设备28154台件,总值16.79亿元,其中医疗设备13659台件,总值12.79亿元;教学科研设备4431台件,总值2.79亿元;信息设备5200台件,总值6290.03万元;拥有PET/CT、128排CT、核磁共振等100万以上大型医疗科研设备243台件,总值7.6亿元。
四、科室展开及学科建设中心目前展开床位2628张。设有门诊部1个、临床科室42个、医疗保障中心1个(下辖医疗保障科室8个)、研究部1个(下辖研究室10个)。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第一个、我国唯一研究“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唯一的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和国内唯一的交通医学实验室。现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5个(创伤外科、胸外科、高内科、眼科、普通外科),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全军战创伤救治训练基地1个、全军医学研究所2个(交通医学研究所、胸外科研究所)、军队重点实验室5个(交通医学、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军事训练伤与康复、创伤烧伤复合伤、常规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专科专病中心8个,国家卫生部临床专科培训基地7个、药物临床试验基地1个(包含12个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3个,博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0个。
五、主要任务和特色优势中心的主要任务为:担负陆军特殊职业病研究、预防、诊治和应急支援保障。目前中心主要担负六大平战时保障任务。一是开展以野战外科为特色的陆军职业疾病防治科学研究。主要强化巩固陆军战伤救治基础理论、救治技术和方案、救治装备和药材、救治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开展陆军官兵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研究;瞄准陆军转型需求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拓展陆航医学、特种作战医学和卫生装备系统评价研究。二是协同保障驻地周边5个行政区官兵和老干部的医疗保健任务,承接军人“一卡通”医疗救治及军队急诊伤病员救治,承担驻地周边300公里范围内人民群众诊疗服务。年接诊军队伤病员约11.4万人次,收治1000余人次,体检5000余人次,年均补贴6000余万元;2019年门急诊量约240万人次,收治11万人次。三是陆军部队公共卫生和职业疾病预防保障(目前尚未展开)。四是承担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轨道相衔接的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任务,年均接收并培养军地学员近2000人,其中院校规划任务包括军队本科生约300人,研究生、博士后约250人,部队任职教育培训学员约400人,国家卫健委和陆军下达的军地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药师、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员近800人,军地进修生约250人。五是作为战略卫勤力量履行上级下达的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参加过抗美援朝和历次边境作战卫勤保障,以及近年来的抗震救灾、抗击疫情、赴国外军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六是承担军队基层医院和贫困地区地方医院的帮带任务。每年赴新疆、西藏等边远艰苦部队巡诊查体、送医送药、健康宣教、指导训练,年均巡诊2000余人次,捐赠各类药械100余万元。
成立近70年来,几代中心人坚定听党指挥、姓军为战,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在军事医学、医疗品质、教学科研、卫勤保障等各项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走出了一条平战结合、医研相长的创新发展道路,主要形成了如下特色。
科研工作。建成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装备器材药物研究-工程环境研究全链条的现代野战外科研究体系,开创并引领了我国冲击伤、创伤弹道学、交通医学研究;牵头修订我军新版《战伤救治规则》,制定陆军卫生连装备标准、陆航直升机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标准等陆军重要法规文件;研制了我国首套扫雷防护装具、陆军所有型号装甲救护车以及53种战现场急救器材。承担了以国家创伤领域第一个973项目为代表的国家、军队重大重点项目和重大装备型号工程研究任务1500余项,产出了以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和重庆市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标志的高水平科技成果490余项。在现代战伤研究、野战卫生装备与战救器材研发、代谢病研究、高血压病研究、脑血管病研究、骨发育和再生等方面处于国内第一方阵。2019年,1660家中国三级甲等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31位(军内第5位)。
医疗工作。建成了国内一流的严重战创伤综合救治体系,严重创伤救治有效率95.5%,死亡率4.5%,居国内领先水平。专科:眼科临床规模和诊治水平居国内综合医院前列;内科:代谢性高血压、脑血管病防治全国领先;外科:头颈颌面部战创伤3D打印技术精准医疗平台、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便秘外科治疗等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先进行列;医技:放射性药品四类许可资质、实验室ISO15189标准化建设军内领先。现有国家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基地、国家内镜诊治培训基地、国家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国家胸痛诊疗中心、国家高级卒中示范中心等9个临床基地。2016年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排名全国第79位。
教学工作。战伤救治培训享誉全军,自1995年开始先后承担野战外科、战伤救治、卫生装备使用与管理、维和军医等培训任务,培养输送基层部队军医5000余人,近300人赴海外执行维和卫勤保障任务,每年举办国际战伤外科培训班;军事医学课程自成体系,建成了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领衔,4项全国多媒体网络课程大奖赛一等奖、2门首批全军在线军事职业教育课程、首批大学MOOC课程为支撑的精品课程群;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军队和重庆市优秀论文25篇;作为首批国家住培基地,荣获军队院校唯一全国十佳全科基地,2019年全国住培基地年度水平测试排名全国68位(军队医院第一);教育训练条件持续优化,新建模拟野战医院、模拟野战手术室、战伤救治虚拟仿真实验室、陆军医疗军官模拟训练中心,获得AHA(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急救培训)、NDLS(灾难急救生命支持)、ATLS(国际创伤生命支持)等国际课程认证。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可乘坐公交专线,到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下车。